对大气污染物控制的研究,国内起步很早,但对于雾霾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国内所做的相关研究起步非常晚
《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省森林、草原、湿地、沙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四、专项行动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在原压能、减煤、控车、降尘、治企、增绿等重点大气治理工程的基础上,2016年河北省实施散煤、露天矿山、焦化行业、道路车辆污染综合整治四大专项行动。
11月17日发布的2号调度令,进一步对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进度滞后、近期污染严重的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和定州、辛集6市实施重点调度。为保障大气治理的有效推进,我省出台并实施《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行源头管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6、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正式揭牌,开启专门化法庭治污模式6月,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座谈会暨湖南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揭牌仪式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柯敏与省高院院长康为民共同为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揭牌。3、湖南加大湘江保护与治理,发布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4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明确湘江保护与治理的第二个三年,将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两手并重,治与调并举,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完成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奠定坚实基础。2、湖南发布重大环境案件:首例拘留公职人员的环境污染案。
根据省政府部署,今后两年,我省将在洞庭湖湖区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扫除,省财政将按以奖代补方式每年安排4亿元资金支持湖区疏浚清淤。县城管执法局局长被依法免职,5名责任人被行政问责,其中两名直接责任人被处以行政拘留6日。环保治理从来都不是靠蛮干,必须是有序、科学的。
去年入冬后,深圳等城市也出现了雾霾。如按照支撑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目标,中国环科院牵头组成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协同创新体,突破北京市污染源解析等关键科学问题,为APEC蓝阅兵蓝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关于珠三角区域率先达标的治霾经验,刘炳江主要归纳为三点。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说,挥发性有机污染VOCs是PM2.5和臭氧治理的关键污染物,深圳在治理VOCs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从评估情况看,重污染期间这些错峰生产城市用电量下降幅度不大,仅10%左右,有些企业不降反升,未落实错峰生产要求。据介绍,珠三角空气质量改善科研成果为全国快速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也为其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先进经验和示范,使京津冀等地区树立信心。
京津冀削除的只是僵尸产能?当前,京津冀区域环境质量是有改善的,这说明措施是有效的,方向是对的。从2008年开始,深圳连续做了三次VOCs排放调查,已非常清楚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排放量从多少降到多少,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氮氧化物与VOCs协同减排关系,既降低PM2.5又控制住臭氧污染。实现阅兵蓝就借鉴了珠三角经验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设立的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发项目,在珠三角地区建设了我国首个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预警体系。珠三角环境执法、环境管理政策落实比较好,很多有利于环保的政策,首先是在珠三角形成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郝吉明说,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现,京津冀实际产量并没减少,部分地区削除的是僵尸产能。我们在研究评估,看是极端天气带来的,还是没有干活,没有采取科学、过硬措施带来的?广东是前者,对后者,我们要督促这些地方加大治理。冬季是雾霾治理的最大挑战定期会商,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预报能力。
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污染依然较重,从监测数据分析,310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重污染天气多出现在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采暖期后的时段。发布了《关于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及轻型机动车的国六排放标准。
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深圳、丽水、珠海、昆明和台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郑州、西安、济南和太原市。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和城市级空气质量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系统,并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中经受了检验,发挥积极作用。
长三角区域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1%,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PM10年均浓度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2016年,环境保护部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工作,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和优良天数稳步增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是大气污染最重区域总体上看,2016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形势向好。环保、公安开展联动执法1.7万次,联合整治突出问题6500余个,对涉及污染大气环境类违法案件的1500余人予以行政拘留。
全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达到了4.25亿千瓦,占燃煤火电47%。三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与2013年相比下降30.6%。完成排污费征收标准的调整工作,发布实施超低排放环保电价、北方采暖季水泥错峰生产、船舶排放控制区等政策措施。
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338个城市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
三是重点区域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比全国平均比例高6.6个百分点。一是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统一了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实施大范围高级别应急联动。
PM10年均浓度为1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二是全面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设置19个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23个手工采样点、31个激光雷达观测站,并布置多台移动观测车,为准确研判重污染天气污染成因,客观评估应对措施及效果提供支撑,提高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细化水平。京津冀地区共完成80万户散煤替代工作,削减散煤约200万吨。
2016年全国1436个国控站点已全部完成上收任务,为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有效避免行政干扰,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内河南、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优良天数比例仍不足60%。
四是完善环境管理政策。PM10年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2016年,京津冀区域11月15日12月31日供暖期期间,PM2.5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是非供暖期浓度的2.4倍,仅12月份就发生了5次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珠三角区域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与2013年相比下降31.9%。
PM10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发布会上,刘炳江、吴季友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回答了记者提问。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3.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下降5.7个百分点。区域内PM2.5、PM10、SO2、NO2、CO和O3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9个城市位于该区域。1月20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介绍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工作进展情况。